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24年部门预算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22年信息中心决算公开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23年预算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21年度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部门决算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油信息中心2022预算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20年部门决算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首页>政策法规

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行春节和“两会”期间粮食保供稳市稳价等情况通气会

发布时间:2021-02-01 09:52:19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浏览次数:

字号:

  1月28日,粮食和储备局举行新闻通气会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、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副主任罗文娟、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晓辉出席发布会介绍春节和“两会”期间粮食保供稳市稳价等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办公室主任方进主持新闻发布会。

办公室主任方进:

各位新闻媒体朋友:

  大家上午好!

 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通气会。今天我们将向大家介绍春节和“两会”期间粮食保供稳市稳价、秋粮收购、政策性粮食交易、以及粮食市场形势等情况。出席今天通气会的有: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、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副主任罗文娟、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晓辉,我是办公室主任方进。

  今天我们邀请了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、光明日报、经济日报、《瞭望》新闻周刊、《财经国家周刊》、中国日报、科技日报、中国新闻社、工人日报、农民日报、环球时报、中国改革报、中国经济导报、中华工商时报、中国商报、中国证券报、新京报、人民网、新华网、中国网、农视网,以及中国粮食经济、粮油市场报等20余家中央主流媒体网站和行业媒体记者。在此,我们对各位媒体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!

  下面,请我的同事们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。

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:

  今天,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秋粮收购进展、稻谷和小麦等口粮品种市场供应相关情况。

  一、多措并举协同联动,统筹做好粮油保供稳市工作

  开门七件事,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。米面油市场稳定供应关系广大城乡居民切身利益,不容出现任何闪失。去年以来,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会同有关部门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、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与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,全力做好粮油保供稳市工作。一是,认真组织做好政策性粮食销售,全年累计竞价销售成交1.2亿吨,同比增加7000多万吨;二是,采取针对性措施,督促企业加快出库,形成有效市场供给;三是,指导相关企业和各地合理把握轮换节奏,发挥好储备吞吐调节作用;四是,突出重点地区保障,加强统筹调度和组织协调,确保粮油供应不脱销、不断档。同时,不断加强监测预警、提升应急保障能力、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、配合做好粮食进出口等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2020年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供应充足、运行平稳的态势。

  近期,境外疫情持续扩散蔓延,我国多地接连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。针对这一情况,我局高度重视全国各地特别是重点地区粮油市场供应。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》部署要求,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生活物资保障组具体安排,立即启动相关机制,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妥善应对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:

  一是,再动员再部署粮油保供稳市工作。去年12月初,我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即印发了通知,对今年春节和“两会”期间粮油保供稳市等工作作出具体安排。今年初,在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视频会议上,又把做好粮油保供稳市工作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。针对近期出现的疫情防控新情况,我局又专门印发了电报,细化措施、明确要求;召开视频会议,从突出重点区域、用好储备资源、加强监测预警、完善应急预案、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,对全系统再次作出周密部署,督促指导各地保障重大节日、重要时段和重点地区粮油供应,确保供给、市场不出问题。

  二是,认真做好小麦稻谷竞价销售工作。今年以来,有关部门每周投放小麦400万吨、早籼稻60万吨、中晚籼稻100万吨。由于饲用替代消费增加,以及节前粮油加工企业补库增加,前三周小麦拍卖成交持续上扬,成交较为火爆。针对小麦拍卖高成交、高溢价的情况,我们已采取提高交易保证金、预付货款、缩短交款期限、限制最低出库率等措施,抑制投机行为,也督促成交粮食加快出库,尽快形成终端市场的有效供给;同时,还根据市场需要研究调整粮源投放地点和数量,从本周交易情况看,效果已经显现。一会儿,粮食交易协调中心罗文娟同志还将详细介绍有关情况。此外,今年以来稻谷累计成交159万吨,平均溢价维持在40~60元/吨的水平,与去年年底大体相当。

  三是,压紧压实粮油保供稳市责任。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对“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”作出系统阐述,特别强调“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,‘米袋子’省长要负责,书记也要负责”,这为我们做好粮油保供稳市工作指明了明确方向,提供了根本遵循。保障粮油市场供应是粮食流通工作的重中之重,也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。从中央到地方,各级各有关部门一直就很重视这项工作,始终将其摆在突出位置来抓,统筹谋划推进。各地党委、政府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思想更加重视、认识更加深化,行动更加迅速、落实更加有力。近一段时间以来,北京、内蒙古、福建、云南、宁夏等省份的党委、政府负责同志专题调研粮油市场供应,或通过指示批示、召开会议等方式作出安排部署。针对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疫情的新情况,北京、河北、吉林、黑龙江等省市第一时间启动了粮油市场日监测日报告制度,全面摸排粮油加工企业加工、库存和开工情况。作为全国最大的主销区,广东省还开展了央地联合粮食供应保障应急演练,探索建立突发事件央地协同粮食供应应急保障机制。

  当前,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,加上春节来临粮油消费需求旺盛,抓好粮油保供稳市工作显得尤为重要。总的来说,这些年,面对复杂多变的粮食市场形势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,国家有关部门强化精准调控,不断充实政策“工具箱”,实施央地协同、区域协同、产销协同、企业协同,在应对疫情、维护市场稳定、保障市场供应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、积累了丰富经验。因此,我们有基础、有条件、有能力、有信心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和运行平稳。

  二、稻谷小麦保障能力雄厚,国内市场供给充裕

  稻谷和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口粮品种,各地各有关部门始终坚决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不断充实政府储备,强化“产购储加销”各环节协同联动,确保口粮绝对安全。

  从供需看,近几年我国稻谷和小麦生产连年丰收,而消费量保持总体稳定,当年产需一直是有结余的。据海关统计,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和大米1132万吨,同比有所增加,但也只占产量的3%左右。其中,大米进口主要是国际大米价格较低,成本优势明显;小麦进口主要是满足国内对优质强筋弱筋小麦的消费需求,2020年还有部分饲用小麦进口,反映出进口小麦仍然具有价格优势。也就是说,这些大米和小麦的进口,主要还是由于进口具有品质或价格方面的优势,并不是国内供给有缺口。

  从库存看,我国稻谷和小麦库存处于较高水平,能够满足一年的消费需求,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充实,稻谷和小麦等口粮品种占比超过70%,调控资源丰富。近年来,36个大中城市和市场易波动地区均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,建立了相当数量的成品粮油储备,实际保障能力都在15天以上,如果再考虑企业自营的商品库存,市场供应更加充足。

  从加工看,我国粮油加工能力较强,目前纳入统计范围的两万多家加工企业,每天可加工稻谷150万吨、小麦80万吨。以河北为例,按照该省目前加工产能测算,每天可加工5.2万吨面粉、0.5万吨大米,足够全省城乡居民吃3天。从近几年情况看,我国大米、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基本维持在50%左右的水平,因此如果有需要,加工能力的保障潜力是很大的。同时,随着高铁、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,国内物流配送能力也在不断增强,在这方面相信大家都有明显感受,这也给粮油供给能力和时效提供了可靠保障。此外,我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已建立多年,应急加工、储运、配送、供应网络健全,完全有能力满足粮油应急市场供应需要。

  三、秋粮收购总体平稳,中晚稻旺季收购接近尾声

  2020年秋粮上市以来,价格高、行情好,农民售粮踊跃,收购进展总体顺利。随着春节临近,近期收购进度有所放缓。截至1月25日,主产区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12742万吨,同比减少52万吨;其中,中晚籼稻和粳稻分别收购2513万吨、3140万吨。从近几年情况看,同期秋粮收购总量大体保持在1.2~1.3亿吨的水平,今年秋粮收购进展处于正常水平。南方地区中晚稻旺季收购将在1月底结束,从近期收购进度看,已经基本进入扫尾阶段,即将圆满收官;东北地区粳稻旺季收购将在2月底结束,加上还有十来天就要过年了,收购量也在减少,预计春节后还会有一些上量。

  据监测,目前中晚籼稻、粳稻平均收购价格每斤都在1.42元,多数省份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水平。黑龙江省启动了粳稻托市收购,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306万吨,收购主要集中在该省建三江等东部地区,当地产量大、商品量大、运距远,价格一般相对较低。

 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副主任罗文娟:

  2020年以来,受饲料需求逐步恢复、国内玉米产需存在缺口以及货币环境较为宽松等因素影响,粮食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,玉米小麦稻谷市场联动效应明显。

  一、关于2020年玉米成交情况

  2020年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成交国家政策性玉米5926.9万吨,截至目前,通过平台成交的玉米已基本出库完毕供应市场。

  二、关于2020年稻谷成交情况

  2020年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销售成交国家政策性稻谷1722.2万吨,同比增加461万吨。其中,早稻成交237.6万吨,同比增加90.2万吨;中晚籼稻成交750.5万吨,同比增加262.3万吨;粳稻成交734.1万吨,同比增加108.5万吨。国家政策性稻谷库存充足,投放量持续增加,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。

  三、关于2020年及近期小麦成交情况

  2020年全年累计成交国家政策性小麦2762.3万吨,是2019年的7.6倍,为历史最高水平。其中,2020年10月份以来,小麦成交较为火爆,每周成交量一度接近300万吨。在国家有关部门持续稳定投放后,成交量逐步下滑,11-12月一直维持在每周成交40-60万吨的水平。

  进入2021年,小麦成交迅速升温,1月6日投放400万吨,成交209万吨,最高价2570元/吨,均价2365元/吨,平均溢价28元/吨;1月13日投放394.99万吨,几乎全部成交,最高价2750元/吨,均价2504元/吨,平均溢价165元/吨;1月19至20日投放403万吨,几乎全部成交,最高价2710元/吨,均价2455元/吨,平均溢价117元/吨,成交比较火爆。

  为了限制企业购买囤积、过度投机、扰乱市场秩序,促进企业履约出库,增加市场有效供给,适当稳定小麦市场价格,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在保证金等方面采取一些应对措施:

  一是,调整保证金,将保证金由110元/吨提高至220元/吨;二是,预交部分货款,要求买方企业预交部分货款,即在交纳220元/吨保证金的同时,预付1000元/吨货款后才能参与交易;三是,缩短交款期限,将交款期由之前的30天缩短为7天;四是,设置2021年小麦成交合同最低出库率为20%,对每场交易开始前,企业当年实际出库率未达到规定最低出库率的,不能参与当期交易;五是,规范交易秩序,在《交易公告》中明示:严禁违规借用其它企业资质参与竞拍,严禁会员违规代其它企业竞拍。

  上述交易规定已于1月21日晚对外发布相应交易公告并实施,对小麦市场起到了较好的降温作用。1月26日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投放河南产小麦250.3万吨,成交90万吨,成交率下降到36%;1月27日投放河北、江苏等地小麦152万吨,实际成交128万吨,成交率为84%,成交均价为2397元/吨,比上周成交均价降低了48元/吨,市场调控作用明显。

 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晓辉:

  2020年以来,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,表现为口粮品种涨幅小,玉米、大豆涨幅较大。2020年12月底,早籼稻收购价格同比上涨10%,南方地区粳稻价格上涨20%,北方地区粳稻价格基本稳定,小麦价格上涨约3%。大豆、玉米价格上涨50%以上,均创历史新高。玉米市场供需偏紧,叠加资金炒作,玉米价格上涨拉动了口粮价格有所上涨。

  一、小麦市场

  受玉米价格上涨带动,贸易商和加工企业对小麦价格看涨预期增强,政策性小麦成交量明显增加,小麦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。

  2021年1月已组织的3次政策性小麦竞价交易,共投放小麦1197万吨,成交1103万吨,月环比增加801万吨,平均成交率92.15%,大幅高于上月的14.99%,成交均价2456元/吨,环比高114元/吨。目前竞价销售的政策性小麦量价齐升,主要原因:一是,受玉米价格上涨带动,玉米小麦价差进一步扩大,饲料企业考虑到小麦与玉米的性价比,更愿意用小麦替代玉米作饲料,竞买政策性小麦意愿强。监测显示,1月22日,河南郑州玉米与小麦价差340元/吨,上月同期为90元/吨左右;山东济南玉米与小麦价差320元/吨,上月同期为80元/吨左右。二是,面粉经销商需要在春节前备货,加之华北局部地区发生疫情,消费者提前采购面粉,经销商预期面粉价格看涨,面粉企业为了能多销面粉,也提高了开机率。三是,一些贸易商预期玉米产需缺口较大,小麦替代玉米数量后期还可能增加,认为价格仍有上行空间,因此参与竞买小麦比较积极。

  为稳定市场预期,1月21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公告,调整了交易规则,明确了增加保证金额度、预付货款、缩短货款缴纳期限等要求,同时对出库进度较慢的企业,限制其继续参与竞拍。交易规则修改将对投机资本参与小麦拍卖起到抑制作用,市场主体对小麦价格看涨预期减弱。随着春节临近,部分加工企业节前备货完成,节后又是面粉销售淡季,继续加价购买动力不足,利于小麦市场价格保持合理水平。

  后期来看,随着国家每周持续投放400万吨政策性小麦,储备小麦也将陆续轮换出库,小麦市场供给充裕,春季又是面粉消费淡季,面粉企业采购小麦需求减弱,这些都会对小麦市场带来影响,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。

  二、稻谷市场

  2020年我国稻谷产量21186万吨,同比增加225万吨,增幅1.1%。其中早籼稻和中晚稻分别增加103万吨、122万吨。国家又提高了早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,支持恢复双季稻生产,稻谷播种面积同比增加573万亩,增幅1.3%;南方局部地区受洪涝灾害影响,稻谷单产470公斤/亩,亩产减少1.0公斤,下降0.2%。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,2020年国内稻谷食用消费1.6亿吨,年度结余超过700万吨,稻谷库存充裕。

  2020年10月中晚稻集中上市,开秤价每斤1.28~1.31元,同比高开7分到1毛钱,市场购销活跃,市场化收购占主导,优质优价特征明显。中晚籼稻上市后,价格高开高走,目前每斤涨至1.4~1.48元,同比高1毛4到2毛钱。支撑价格的因素有:一是,受疫情灾情舆情等多种因素影响,持粮主体惜售;二是,购销企业和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收购新粮积极,计划收购量大,提价收购意愿强烈。

  2020年11月6日,国家重启2018年、2019年产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竞价销售后,政策性粮源稳定投放,缓解了加工企业用粮偏紧状况,籼稻市场运行总体平稳。

  目前黑龙江粳稻价格每斤1.3~1.35元,与上市初期及2020年同期基本持平。2020年11月12日,黑龙江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,时间比2019年提前一个月,粳稻收购价格基本稳定。黑龙江粳稻流入辽宁、吉林数量有所增加,用于加工或补库,同时因价格优势,销区市场对东北粳米需求明显增加。由于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高速封闭,近期黑龙江粳稻外运量减少,加之玉米、小麦价格上涨带动,地方储备轮换架空期临近,1月中旬南方粳稻价格小幅上涨,江苏安徽收购价格每斤1.5~1.55元,月环比涨1毛到1毛7。春节临近又拉动消费需求转旺,下游备货积极,销区市场大米价格比月初每斤涨2~3分钱。

  我国稻谷又获丰收,稻谷价格总体处于合理区间,目前市场价格略高于2017年最低收购价,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,既有利于减轻稻谷库存压力,也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。近十年我国稻谷平均年度结余在1000万吨以上,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,供需总体宽松。后期随着下游经销商备货逐渐完成,春节前加工企业继续提价收购意愿不高,预计水稻价格上行空间不大。

  三、玉米市场

  去年12月下旬以来,玉米价格每斤上涨0.15~0.20元,同比上涨0.50元/斤。玉米价格高位上行,根本原因在于产需缺口较大带来的价格上涨预期。随着临储玉米逐渐消耗,国内玉米产需缺口由隐性转变为显性,市场主体对玉米价格存在长期看涨心态。

  同时也有其他影响因素:一是,近期国内部分省区疫情散发,影响局地物流,部分企业担心春节后到货情况,短期提价备货意愿普遍增强。二是,主产区农民出售玉米进度快于上年。余粮下降后,农民挺价意愿增强,贸易商高价才能收到粮源。三是,期货市场交易主体对未来玉米市场供给缺口扩大有较强预期,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动,市场预期高度趋同。四是,国内外市场联动增强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续蔓延加重,国际粮食安全风险提高,美元汇率疲软,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。特别是“拉尼娜现象”带来南美粮食生产的不利预期,国际大豆、玉米价格大幅上涨。近半年来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上涨超60%,通过贸易、金融等途径加快向国内输入性传导。

  后期来看,国内玉米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态势。尤其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,主产区玉米到货不畅将继续支撑价格。但也存在抑制玉米价格上涨的一些因素,主要在于饲料企业为节约成本,使用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增加,采购政策性小麦更加积极。销区用粮企业已开始增加小麦、稻谷等谷物替代玉米,部分企业表示,已开始使用无玉米配方,价格上涨会进一步刺激替代需求。加之进口的玉米、高粱和大麦等原料大量进入饲料企业,将抑制饲料企业采购玉米的积极性。

  四、大豆市场

  近年来,我国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实施大豆振兴计划,调整优化种植结构,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连续5年增加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1.48亿亩,同比增加825万亩,增幅5.9%;大豆单产每亩132公斤,增加3.0公斤,增幅2.3%;大豆产量1960万吨,增加150万吨,增幅8.3%,再创历史新高。增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、内蒙和四川等地,安徽等黄淮海产区大豆减产。与2015年相比,大豆增产725万吨,增幅58.7%。

  2020年国产大豆上市以来,市场价格高开高走,黑龙江大豆开秤价每斤2.0~2.1元,同比上涨0.3~0.35元。2021年1月22日,黑龙江食用大豆价格每斤2.84~2.90元,同比上涨1.0~1.1元,油用大豆价格每斤涨至2.38~2.4元,同比上涨0.66~0.68元。国产大豆主要直接食用、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,少量用于生产豆油,国产大豆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食用消费需求。

  从收购情况看,大、中、小型不同规模的收购主体,收购建库存意愿强,叠加疫情、灾情、舆情等因素引发较强的上涨预期,持粮主体惜售心理加重,农民售粮进度较慢,具有明显的卖方市场特征。终端消费企业大多随购随销。近期黑龙江、吉林局部地区发生疫情,不同程度影响大豆收购和外运,预计后期大豆市场价格仍将保持较高水平。

  中国日报记者:

  秦司长,下一步在粮油市场应急保供举措方面,粮食和储备局有怎样的措施考虑?

  秦玉云:

  在前期已采取有关措施的基础上,下一步,我们还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,确保广大城乡居民“吃粮买得到”。一是,抓好粮食收购。认真落实粮食收购政策,并督促各地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形势,指导企业和农户在收购中做好必要防护,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物流运输问题,确保粮食集运顺畅,确保疫情防控和粮食收购两不误。二是,强化市场监测。密切跟踪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,加强对重点地区、重点品种、重点时段的监测,及早发现并妥善解决苗头性、倾向性、潜在性问题。三是,加强粮源组织调度。督促各地深化产销合作,多渠道筹措粮源,完善应急预案,全力做好加工、储运、配送、供应等各环节工作,确保节日期间市场稳定供应。同时,鼓励企业结合当地粮油市场消费特点,增加名、优、特、新产品投放,丰富产品种类,满足消费者多元化、个性化需求。四是,用好用活库存。根据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,灵活调整政策性稻谷和小麦销售节奏和力度;指导地方适当增加地方储备轮换数量,适时投放成品粮油储备,切实发挥好“第一道防线”作用。五是,维护市场良好秩序。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粮油加工、批发、零售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,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,严厉打击囤积居奇、哄抬价格等现象,确保市场有序运行。

  人民网记者:

  秦司长,想请您介绍下和往年相比,今年秋粮收购有什么特点?

  秦玉云:

  通常秋粮收购,有年末、节前售粮“高峰”的说法,这期间农民卖粮踊跃,收购数量增加。但目前秋粮收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“高峰”。其实,这几年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,农民市场意识逐步增强,加上庭院储粮条件的不断改善,越来越多的农民并不急于卖粮,而是在一段时间内(也就是下年度新粮上市前),根据市场形势择机择价出售,“常年售粮”正逐渐成为常态。另外,稻谷是重要的口粮品种,像中晚稻作为口粮消费的比例高达80%,很多农民都有自留口粮的习惯,商品率本就比其他品种要低一些。去年疫情发生后,农民储粮防灾意识进一步提高,自留口粮的数量比往年还要多一些。

  方进:

  感谢各位司长、主任的介绍。如果有记者朋友想深入了解相关情况,会后请与我局新闻办公室联系。

  日前,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,对“两节”期间同步推进疫情防控和保障群众基本生活,做好米面油、蔬菜、肉蛋奶等生活物资的市场供应作了具体安排部署。中办国办又专门下发通知,要求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,确保生活必需品不断档、不脱销。下一步,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部署安排,全力以赴做好春节和“两会”期间粮食保供稳市稳价工作,确保粮油市场供应充足、运行平稳、保障有力。希望在座的媒体朋友持续加强正面报道,共同为稳市场保民生,持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。

  再次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!新闻通气会到此结束。

关注微信

二维码

视频直播

公告